可能很多公益机构、基金会在机构运作和项目执行上都会面临很多法律、财务问题,北京彩虹公益基金会从一些相关机构中、培训中收集整理了一些相关实操性技巧和信息不定期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公益同行一些帮助。
以下信息来自“深圳市同行成长咨询服务公司(原创: 陈晓明)”微信公众号
我在很多的招投标项目规格中看到过-项目可复制化?或在一些担任评委服务中听过社会组织的CEO分享未来将要规模化或是在国内遍地开花,在敬佩有远大的宏图大志与企图心之余,也在思考社会组织追求的是什么?什么是国内社会组织发展的成功模式?
首先我觉得社会组织也称为NGO或公益组织,我这边沿用第三部门的概念,一个社会其实是包含政府,也称为第一部门,他们是服务于国民的,但总是有「力有未逮或是照顾不周」的情况,接着是企业透过高效的的商业模式运用生产与销售的方式提供满足民众的服务与商品,因此称为第二部门。但第二部门以营利为主,若是「无商业利益或无利可图」的事情第二部门是不会做的。第三部门也就因应而生,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与无人关注的地区进行扶贫、支教、环保、健康、儿童关注、饮用水安全、疾病防治等议题服务,进行第一与第二部门未完全覆盖之对象与地域。而这些地区与对象通常交通不便或分散,人文生态与环境差异,因此能做好服务与做久、能持续都不容易。
另一个观点是社会组织需要相互联结与合作的,尽管目前民政部统计全国已经有80万家,但也可发现分布不均、社会组织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有很多需求的三线城市或是乡村地区是非常少的,举例:一个孩子的支持不是一个社会组织就能全覆盖,需要教育、心灵陪伴、健康、营养、视野开拓、家庭生计等多元的社会组织一起来服务,所以专业上可以用个案管理来进行,而目前大多是运用项目以活动方式来进行,往往忽略成果而重视活动的场次与人数,但这个议题牵涉到专业化与社会组织生态系统的研究,可以后续再来分享。
所以社会组织的「成功发展」到底是什么?
首先社会组织成立的时候是有描述使命与愿景!而愿景的陈述需要说明让服务对象「解决什么问题」、「生命有何改变」、「需求是否满足」、「痛点的因应」等,所以成功的基础需要在使命的方向上如何达到愿景,并且有清楚的衡量与说明,除此对于我们的团队与利益相关方也要让他们「找到幸福、看见希望」。
我因此归纳出一个社会组织的成功公式。社会组织需要内部沉淀去定义我们的成功内涵是什么?
这边的战略指的是方向与定位,方向指的是前进的道路,定位指的是做什么?不做什么?所以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目前领导者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选择不做什么?因为我们看到很多的机构或组织因为要争取资源什么都做,搞的自己团队很累、资助方也不清楚!
战略若不清晰,团队不知道为何而战?力量与资源无法整合,所以需要与利益相关方一起讨论沟通与形成共识,若组织需要了解战略规划怎么进行,同行成长与险峰基金会录制完整8个单位影片,全长约7小时,可申请授权欣赏。
(链接申请:
第二个是组织能力,尤其是主管的管理思维与专业能力,就是如何让战略落地的能力,多年前我协助一家机构进行战略规划,过程中发现该机构主管没有接受管理培训,不知道如何带领团队与管理,所以我提议陪伴他们负责人与主管的成长,每半年追踪进度与进行学习,即使这样,第一次三年目标未达成,又再设定第二次三年目标,经过漫长6年时间才完成第二次设定的目标。
所以组织若缺乏组织能力将不易前进,那么组织需要哪些能力?这个要依据组织的战略方向与目前的能力落差来做评估,如组织战略要联结商业造血方式,那就需要学习商业思维;如战略要开始做日捐,但筹款部门以前没做过,就需要准备培训与学习日捐的流程与运营方式等;若战略要结合互联网的技术或云端的技术甚至现在的大数据分析或数字化的趋势,那我们的人不需要精熟至少要少清楚的观念与知识,再去寻找合作会比较好,因此组织能力非常关键。
而基础的组织能力就是主管的管理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才能进行沟通、有效开会协调、团队管理充分运作,服务的质量与效能才能强化与提升。
第三个就是「有成果」,机构在运作过程中需要回顾使命与愿景,成果就是我们的问题解决程度、服务对象生命是否有变的更美好、环境或生态是否有改善、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治理是否有进步、老人是否有得到康复或心灵的支持…等等,这是一个严肃且关键的机构核心问题。观诸很多组织有战略、有能力,却往壮大自己机构、不断争取各种资源、出席各种会议与发言,但对于成果是否能呈现出来或可视化,是必须思考与对公众说明的。
成果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先投入、举办活动、有产出,才能转化为成果或影响力,一开始的项目设计就需要明晰的以成果为导向的设计,才能产生与呈现。目前有很多的创投项目设计比较多是以服务人数多寡、场次数量、参与规模或是媒体有多少宣传来看,这些是活动或产出啊!项目官员与机构负责人一定要扪心自问-问题解决多少、改善哪些、服务对象生命是否有变的更美好、环境或生态是否有改善、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自里是否有进步、老人是否有得到康复或心灵的支持、动了手术是否孩子眼睛看见了、耳朵听见了…。因为我们所有的资源都是取自于公众资源,一定要将钱善加运用。所以要达成成果是必须有专业的来规划,必须要有时间的积累的。
第四个是「可持续」,指的是我们在财务运作上、支持系统上、服务方向上能自主或自动运作下去。甚至我们机构或组织离开时。我们也赋权给当地的自组织或支持的社会组织。我们机构可以再去寻找更有需要的服务群体或小区来服务,让爱与善可以持续运转让社会更美好。
财务运作上-可透过造血或是项目的有效能的运作或是筹款的渠道,让运作的财务收入能让此项目运作下去及支持人员的工资与发展。(提醒:不是每一个社会组织都能创造出造血项目,或运用社会企业的方式,后续文章再分享)
所以社会组织的主管与CEO们一定要检视成功是什么定义。不同的成功含义,则会带领您的社会组织往不同的方向喔!明确与清晰且有共识的成功则会让社会组织容易建立品牌、口碑、知名度与影响力。
祝福所有的社会组织往成功的道路迈进,让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美好!